猴痘、猪痘都是痘,猪场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5-22
  近日,英国、刚果、葡萄牙、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多国相继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确诊或疑似病例。与天花同属痘病毒科的猴痘病毒致死率高达10%,引起全球警惕。那么,什么是猴痘病毒?它与猪场常见的猪痘病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于养猪行业而言,猪痘应该如何防控?

▲感染猴痘的4岁女孩
图片源于 http://phil.cdc.gov (CDC's 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 Media ID #2329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同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猴痘病毒的“近亲”:猪痘病毒
  痘病毒科是病毒粒子最大的一类DNA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昆虫痘病毒亚科2个亚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绵羊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和猪痘病毒属共6个属,还有一些痘病毒尚未定属。其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正痘病毒和副痘病毒。较为常见感染猪的就是猪痘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猪痘病毒(SWPV)。
  猪痘病毒可感染不同阶段猪群,4-6周龄的哺乳仔猪易感性较强,而成年猪抵抗力较强,基本不发病。病猪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猪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猪痘往往呈群体性发病,并呈地方性流行。可直接经由皮肤、消化道或者呼吸道感染,还可经由吸血昆虫(如蚊子、猪虱等)进行传播,因此在夏秋季节高发。
  通常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后具有5~7天的潜伏期,病程可持续10~14天左右。病猪初期在被毛稀少的下腹部、四肢内侧、耳朵、眼皮以及鼻镜等处出现红斑,之后快速变大并发展为丘疹,后期可能发展为直径约1cm左右、中央呈脐状凹陷的脓疱,最后干涸变为棕黄色痂块。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病猪皮肤上的痘变不呈典型经过(即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痂皮),而可能直接在红斑或者丘疹上覆盖痂皮。该病往往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可达50%以上,病死率通常在5%以下,但如果出现并发症可导致死亡。

猪场中猪痘病毒的防控建议
  目前,尚无猪痘疫苗用于免疫预防。为避免将该病引入猪场,可在引种前要求充分了解猪场的病情,并检查新猪皮肤上是否出现痘样病变。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消灭体外寄生虫,能够将该病的传播途径切断,从而有效避免发病。
  如果有较多猪出现发病,在病猪轻微痘疹处可涂抹适量的消炎药或者消炎软膏,如碘酊、金霉素软膏、青霉素软膏等。如果痘疹已经破溃,可先用0.1%高锰酸钾进行清洗,干净后再轻轻涂抹5%碘酊。为避免症状加重,防止继发感染,可给病猪加入注射由5mL清热解毒注射液、5mL鱼腥草注射液、2 mL柴胡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另外,病猪也可肌肉注射2mL氢化可的松、6mL板蓝根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大部分即可治愈。
  不过,从疫苗研发的角度看来,猪痘病毒基因组容量大,表达外源基因稳定,又能诱导唯一自然宿主猪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因此具有成为活病毒载体的潜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畜牧兽医、现代畜牧科技